網頁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逆天潛能 (Limitless)

一直相信,人類的腦部藏著無限潛能,只是上帝控制著我們,應有的潛能被深埋,若人類的所有潛能被打開,後果不堪設想…每個人都可以變成上帝!

艾迪(Bradley Cooper)是一個被解僱了工作、缺乏寫作靈感的作家,潦倒頹廢的生活令女友琳迪(Abbie Cornish)離他而去。一次偶然的機會,前小舅子給他一種正處在試驗階段的藥物---NZT。服用一次之後,艾迪有如神助,發現自己精力充沛,思維清晰,行動敏捷,甚至能把一些平時不易留意的細節和資訊重新組合和整理,並得出精確的推論。可是,當藥力消退後,艾迪變回普通人一個。等他再一次去找小舅子時,卻發現他已被人謀殺,屋裡一片狼藉,驚恐之餘在命案現場搜出大量藥片並私藏起來,緊跟著是幕後製藥集團派出殺手的追殺。亡命逃生的艾迪發現這種名為NZT的新藥物能使人類發揮大腦100%的潛能。借助NZT,艾迪重獲寫作靈感,一夜寫成一本小說,十天從股市賺取千萬,事業成功,轉眼間進入上流社會,金錢、女人、名譽、權力都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連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卡爾(Robert De Niro)也招攬他一起合作。但大獲成功之餘,藥物也有致命的副作用,艾迪漸漸感到身體不適和情緒失控,同時也不能脫離藥癮,使他進入了一片黑暗領域。他捲入謀殺案被警方追查,卡爾一直覬覦神奇藥物,而殺手也在暗處對他虎視眈眈…(戲情簡介改編自豆瓣電影網)

究竟人類的腦部被埋藏了多少潛能?試想想,當我們擁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快速的算術能力、敏銳的邏輯推理及分析能力、流利的多國語文及語言能力、高度集中的專注能力、變化萬千的創作能力、一目了然的觀察能力,再加上千里眼和順風耳,一個超人版的我可以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一瞬間看完一本書,甚麼國家的語言隨口而出,三天學會結他鋼琴,十天精通天文地理歷史經濟,半個月後連醫術、機械工程、電腦程式也揮灑自如,無所不通,無所不曉…試問問,那不是最接近上帝的超人類嗎?

任何一個不滿現實的人都能在「逆天潛能」產生共鳴,我們都曾經徹夜無眠地趕功課習作,腦子裡飛舞著各種混亂的思緒卻嘔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我們都曾經通宵達旦挑燈夜讀以應付明天的考試,醒來卻發覺甚麼也忘掉。各種不如意,各種不愉快,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難過時刻,絕望到看不到希望。但如果,真的可以變成非一般人,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當我們被埋藏的潛能都被激發,當我們在絕境下都能化險為夷,我們寧願變成一名濫用藥物的道友。

影片的開頭很壯觀,鏡頭飛快得穿透一條條街道、一扇扇窗戶,然後到神經、到大腦,觀眾的視覺享受絕對達到一百分。影片到了結局,到底艾迪有沒有把藥戒掉呢?就讓你慢慢欣賞這部電影時發掘吧!科幻電影始終是科學幻想,幻想一下也很快樂。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魔幻羅盤 (The Golden Compass)

魔幻羅盤是根據英國奇幻文學作家Philip Pullman的名著「黑暗元素三部曲」改編,三部曲包括「黃金羅盤」、「奧秘匕首」及「琥珀望遠鏡」。許多文學評論已將此作品與「魔戒」及「納尼亞傳奇」相提並論,書本銷售榜直逼「哈利波特」系列。此書靈感來自1667年英國詩人John Milton的「失樂園」,對天主、天堂、天使提出懷疑質問及另類解釋,藉由兒童純真的眼光揭示成人世界的虛偽,童心與陰謀交織對映,熱鬧趣味中流露詭譎陰暗的一面。無數個臨睡前的晚上,我翻閱一個章節才睡覺,結果我用了一年時間閱畢整套三部曲,雖然戲情過於冗長,但故事內隱藏的意義博大精深。

小女孩萊拉(Dakota Ble Richards)父母雙亡,從小在宇宙中某一個類似地球的地方成長。在那裡,人的精靈會化身成不同的動物,依附在主人身邊一起生活。萊拉的叔叔艾塞列公爵(Daniel Craig)把她寄居在英國牛津學院中讀書,她像個野孩子般成長,無憂無慮。此時,一個神秘組織大規模拐走孩子,把他們送到北方實驗工場作為實驗品。萊拉的好友羅傑也失蹤了!她決定追尋到北極,把好友拯救回來。

艾塞列公爵亦前往北方尋找神奇「塵粒」,傳說這些「塵粒」能賦予人類統一宇宙的無比力量,並且與「無上權威」有密切關係。另一方面,學院高層貴族考爾特夫人(Nicole Kidman)也要到北方,行程背後的目的充滿神秘,她精心安排萊拉與她結伴同行。臨行前,叔叔艾塞列交給她一個「黃金羅盤」,並告訴她世界上只有她一個人能解讀羅盤的指示。萊拉從「黃金羅盤」中不僅得到問題的答案,還瞭解到自己的身世與公爵、夫人兩人有莫大關係。一路上,考爾特夫人行徑詭異,萊拉還發現考爾特夫人與孩子失蹤有莫大牽連…萊拉的好奇心讓她捲入一樁大陰謀,隨著她的冒險與探索,她發現駭人的事實,幕後策劃人要將人類和精靈切割分開…

「黑暗元素三部曲」大膽地挑戰傳統的基督教教義,原本的天堂可以是腐敗的;該拯救人心的天使,也可能為感情和私慾而自困;人在地獄可求重生,並非萬劫不復;邪惡之人可能是眾人救星。然而,作者還是一個基督教教徒,相信愛能超越一切阻逆,能讓萬物得到重生的希望。他也藉著萊拉在故事尾聲時喪失原本的天賦,告訴讀者智慧的重要,失去的東西可以重新追求。為甚麼書名叫「黑暗元素三部曲」呢?作者將「黃金羅盤」、「奧秘匕首」和「琥珀望遠鏡」視為向未知世界切割的寶物,切開無知的蒙昧,就能獲得知識,得到光明,而在世上立足。因此「黑暗元素三部曲」,乃將「無知」比喻為「黑暗」,鼓勵人拋棄黑暗,寓意深厚。

很期望荷李活能繼續推出兩套續集電影—「奧秘匕首」和「琥珀望遠鏡」,可惜的是「黃金羅盤」並不叫座,開拍續集電影似乎遙遙無期。本片榮獲200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愛.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

生於這個世上,我們的宿命就是奉獻和犧牲,沒有將來,只有為另一個「他們」而活,如果這個世界有愛,請…別讓我們走,更別讓我一個人走…

海爾森學校是一所遠離人煙的英國寄宿學校,那裡住著一群美麗英俊的孤兒,他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自小便得到良好的教育、正直的品德和豐富的營養。在嚴謹的校風成長,凱西(Carey Mulligan)、露芙(Keira Knightley)與湯美(Andrew Garfield)一起度過青蔥歲月,嘗過了苦澀浪漫的暗戀,也建立起純潔真摯的友誼。

從新到任老師露西(Sally Hawkins)的口中得知一個驚人的秘密…海爾森學校的學生全是複製人!學校培育他們成為器官捐獻者,他們的宿命就是奉獻和犧牲!所有學生直至18歲那年,他們必須離開海爾森學校,被安排調往其他鄉郊農舍繼續生活,等待「召喚」。當原主人患重病而需要器官移植,他們就是要逐一將身上的器官捐給他們,一次、兩次、三次,直至死亡。

傳聞如果他們有戀愛,便可以申請暫緩捐出器官,學校會審視學生的藝術作品,以瞭解他們有否投入愛情,獲准的戀人們便可多一點時間相處。面對著有限期的宿命人生,露芙選擇勇敢地去愛,凱西與湯美本來就應該是一對,露芙出於妒嫉,出於孤寂,也出於私心,不想剩下自己一個人,令這段浪漫三角錯愛掀起陣陣漣漪。生離死別,友情與愛情的抉擇繾綣了動人的樂章。戀愛是先到先得嗎?愛得夠深就會得到所愛嗎?抑或戀愛只是一段關係,緣起緣滅…

三人之中,湯美是對改變命運心存最大希望的一個,他一直儲存畫下來的畫,他覺得自己的畫作充滿對愛的熱誠,也深信自己可以繼續畫下去。後來他認清最愛,意圖改變命運,但始終落空。湯美最終知道根本沒有暫緩捐獻,他的希望破滅後,只得仰天嚎哭,無語問蒼天,對過往的追悔,對宿命的恐懼,對求救的絕望,發出肝腸寸斷的悲泣。電影中他們走到碼頭的一幕,仿似沒有盡頭,前路一片迷霧,一如無奈的宿命。

露芙作出無聲的對抗,她在捐獻第幾次器官後選擇自我終結生命,或許她覺得這樣結局是最有尊嚴的死亡。有過兩次捐獻器官的湯美,身體起初還支撐得起,但在第三次的手術中,凱西站在手術室外靜靜的看著她這一生唯一的戀人…湯美絕望的眼睛在麻醉藥後慢慢閉上,他的生命也終結於此。

複製人之所以存在,原於人類害怕死亡。複製人的死亡是預期的,因為他們在人生最燦爛的年華就必須捐出器官。他們坦然接受這樣的安排,沒有誰想過對抗,就算努力爭取的,也不過是延遲捐贈時間,好讓自己跟戀人有多些相處的時間。人類努力對抗死亡,就算取得複製人的器官令疾病得以痊癒,卻依然無法突破死亡,最終還是難逃宿命。死亡既是複製人的宿命,亦是人類的宿命。

劇終只餘凱西尚未離開人世,她面對孤獨的宿命,等待一個月後的首次捐獻,她滿眶淚水說:「None of us really understand what we’ve lived through or feel we’ve had enough time」。沒有人真正了解到自己所度過的一生,並且覺得自己已活夠。凱西道出了一個問題:我為你而活,那麼你又為誰而活?畢竟,你我只能活一次。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自由之路 (The Way Back)

天蒼蒼,山隱隱,茫茫途路…是逃路亡亡。一直有個心願,就是踏破波鞋行萬里路,當然不希望是逃亡,而是浪蕩天涯,所以很喜歡看遠走天涯海角的電影。日復日,月復月,一步一步行萬里路,歷盡窮山惡水,時而暴日,時而寒月,最後到達終點又或回歸家園,完成長征。

電影「自由之路」講述1939年蘇聯及德國瓜分波蘭後不久,波蘭士兵喬努斯(Jim Sturgess)因妻子在共產政府的威逼下作出誣告,而被指證為間諜,得到莫須有的罪名,被拘禁入西伯利亞的勞動營,不見天日。在嚴寒的西伯利亞古拉格勞動營裡,喬努斯結識了同為政治犯的演員安德烈,一項醞釀多時的逃亡計劃就此策劃出來,來自美國的史密斯(Ed Harris)、搶劫罪犯沃爾卡(Colin Farrell)等人陸續加入小圈子。在1940年的一個大風雪之夜,喬努斯等七人成功逃出勞動營,他們唯一知道的是向南方逃往貝加爾湖,同時躲避沿途追趕的軍警及滿佈四周的舉報者。一路上,有人難耐惡劣的氣候死去,在抵達貝加爾湖時,一個同是逃亡的少女伊蓮娜(Saoirse Ronan)加入了他們。一行人徒步穿越西伯利亞、蒙古、西藏,翻越喜馬拉雅山,最終抵達英屬印度,尋找自由之路…

回想喬努斯進入勞動營的首天,他與其他犯人都知道圍困他們的不是獄警、獵狗、鐵絲網或槍火,而是西伯利亞嚴寒的天然環境,就算逃出去,也敵不過大自然的殘酷威力。每天都有消耗掉所有生命力的犯人在暗無天日的暴風雪與饑寒交迫裡死去,但喬努斯等人寧願死在逃亡的路上,選擇追尋血汗交織而成的自由之路。他們靠著太陽的方向,一路往南方越過貝加爾湖,徒步來到蒙古。當他們千辛萬苦來到蒙古邊境時才發現,蒙古已掛起了史泰林的肖像,蒙古早已被蘇聯赤化了。一路上,有人各奔前程,亦有人捱不住而死去…最後喬努斯和剩下的兩人終於走到遍佈綠色茶園的英屬印度。

他們缺糧斷水,經過嚴寒的雪山、酷熱的沙漠,長達4500里的險途只有一個目標:自由。電影根據波蘭作家Sławomir Rawicz1956年出版的書《The Long Walk》改編,作者曾被古拉格(即蘇聯勞動改造營管理局)拘禁,後來釋放後在印度遇到曾逃離勞動營的逃犯,根據他們的逃亡故事而成書。

在逃亡過程中,不同的季節巧妙地隨地理環境變換,雪山、森林、河灘、沙漠、草原、荒野的轉變暗示了漫長旅程所消耗的時間,也令「絕地求生」的情節變得更淒厲。電影結局最為唏噓,一雙腳走著走著,鏡頭出現黑白新聞片,走過二戰結束,走過蘇聯入侵東歐,走過柏林圍牆的豎立和坍塌,走過東歐變天,一直走到喬努斯的家門,他從花壇下取出鑰匙,打開大門,年老的他和曾背叛的妻子對望一眼後,相擁痛哭。歷史先走過戰爭和革命,最終走到了求生存求自由的路,也到了人性回歸和寬恕的時候。